醫家 |
李杲 字:明之 號:東垣 |
年代
| 金 1180~1251 |
晚號東垣老人,金朝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他出身子一個富豪家族,父輩好讀書,招待賓客,常有名士拜訪他家,他雖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但自幼即異于群童,及長忠信篤敬,慎交遊,與人交往無戲言。曾從王內翰(從之)學《論語》、《孟子》,從馬內翰(叔獻)學《春秋》。家里富庶時,他便建書院待士人,對貧困者也盡力周濟,如泰和中(1201∼1204年)家鄉鬧飢荒,民多流亡,他極力賑救,活人甚眾。他自幼好讀醫書,20多歲時因其母王氏患病死于庸醫之手,遂立志學醫。當時易水潔古老人張元素,醫名很大,他聽說後即師從之,僅數年盡得其術而歸,開始行醫。不久即以高超醫術聞名于世,尤善治傷寒、癰疽,眼病等疾。後因避戰亂,到汴梁,目睹城內疫病流行慘狀,感觸極深。從中原北返後,寄居魯北東平、聊城一帶,以醫為業達六年,1244年回歸故里,臨床之餘,將多年經驗體會吾述立說,創立了以「內傷脾胃」學說為主體的理論體系。他的理論學說庭生後,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羅天益等人的繼承發展。後世師從、私淑者甚多。形成延續至今的學術流派「補土派」,李杲也因此被尊為該學派的始組。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