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舌淡白
【概念】

舌質色淺淡,紅少白多或純白無紅色者,稱為淡白舌。

淡白舌色在臨床中很常見,但在古代文獻中記載不多。列專條較為詳盡描述淡白舌色者,首見於清代傅松元所著的《舌胎統志》一書。傅氏將淡白舌色分成二類:一類是「較平人舌色略淡,此枯白之舌色略紅潤」的淡白舌;另一類是枯白舌,「連齦肩皆無血色」。勝利後出版的《中醫舌診》、《舌苔圖譜》等均紿予專門論述。

舌淡白在肉傷雜病中較為多見,外感熱病後期間亦有之。無論外感或內傷疾病,凡舌見淡白色,一般多主虛證,常表示病程較長,不易迅速治癒。

在臨床中,舌淡白因所兼苔色不同,主病各異,本節只就舌淡白常見病證作一討論。

【辨證分析】

  1. 氣血兩虛︰舌色淡白尚潤,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唇淡,面色無華,頭暈耳鳴,神疲肢軟,聲低息微,心悸自汗,婦人月經量少色淡或經閉不行,脈虛細軟。原因很多,如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於調養、疾病久延、失血過多等。其中有氣虛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氣衰,最終至氣血兩虛,以致不能上榮於舌而出現舌淡白。其辨證要點為:舌色比正常人淺淡,但略帶淡紅,舌體與常人大小相似或稍小,舌雖潤但沒有過多的水份,同時伴有氣血不足(頭暈乏力、自汗心悸等)的症狀。治療宜氣血雙補,如十全大補湯之類,緩緩圖功。引起
  2. 脾虛寒濕︰舌色淡白濕潤多津,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神色萎頓,膝冷畏寒,泄瀉清稀,水穀不化,不思飲食,腹脹,肢體浮腫,按之不起,脈沉遲或沉細。證的原因,誠如《舌胎統志》所指出的:"為脫血,為虛體過食寒涼,為腹痛,為泄,為中寒,為寒濕傷。"使脾陽虧損,脾虛化涼匱乏,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反映於舌,可見淡白無華;脾虛不能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故見舌體腫大胖嫩。本證脾陽虛衰是本,寒濕瀦留為標。其辨證要點為:舌淡白不紅,舌體明顯增大似水腫狀,一般伴見滑膩苔,舌邊有鋸齒印,同時兼見脾陽虧損(便溏、腹脹、納呆、肢寒)、水濕瀦留(浮腫,按之良久不起)的症狀。治療宜以溫脾助陽、祛寒逐濕為法。方選實脾散苓桂朮甘湯加減。
舌淡白一症,除上述兩個證型較為常見外,按其色澤榮枯,臨床辨證時又當詳加鑒別。如舌色淡白而少津的,皆由於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不能上承,臨床上常見於腹中停水的患者,口舌反而乾燥,欲飲水而飲之不多,可用補陽益氣、生津潤燥法治療;若舌色淡白而舌面光滑無苔者,多屬氣陰兩傷,甚則為陰精即將敗絕之徵,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極宜大補氣陰,方選生脈散(人參應用西洋參)之類;又如舌色枯白無華,甚至連齒齦、口唇全無血色者,提示陽氣衰敗,預後不良。

【文獻別錄】

  1. 《臨症驗舌法》:「凡舌見白色而浮胖嬌嫩者,肺與大腸精氣虛也,補肺湯主之。」「凡舌見白色而滑潤,屬大腸陽氣虛者,補中益氣湯送固腸散主之。」「凡舌見白色而乾燥,屬肺臟火旺者,生金滋水飲加柴胡黃芩主之。」
  2. 《舌鑒辨正》:「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舌,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附治之。風寒傷寒證均無此透明之舌,透明者全舌明淨無苔,而淡白濕亮,間或稍有白浮漲,似苔卻非苔也。此為虛寒舌之本色,若感寒邪者,有薄浮滑苔,故云傷寒無此舌。」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