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牙齒焦黑
別名牙齒歷蠹候
【概念】

牙齒焦黑,《脈經》謂「齒焦」、「齒忽變黑」。《諸病源候論》有「牙齒歷蠹候」、「齒黃黑候」,歷蠹者,牙齒黯黑之謂。到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尤重視驗齒,他在《南病別鑒》中說:「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溫病條辨》則把「齒黑」列為熱邪深入下焦的重要指徵。

牙齒焦黑與齒垢焦黑不同,後者是指附於牙齒上面的污垢而言,刮之可去。

【辨證分析】

  1. 下焦熱盛︰牙齒焦黑,熱深不解,口乾舌燥,手指蠕勤,脈沉數。較是由於"熱邪深入下焦",熱深不解,津液乾涸,齒失津潤,故見牙齒焦黑。辨證要點為:齒焦黑無垢,伴有欲作痙厥之症,如手指蠕動,脈沉數等。治宜鹹寒甘潤法,二甲復脈湯主之。
  2. 腎熱胃劫︰牙齒焦黑,上附污垢,伴咽乾口渴,煩躁不眠,或腹滿便秘,脈數,舌絳。危重。由於腎熱胃燥,氣液被耗,齒失滋養,則見齒黑。辨證要點為:齒焦有垢,伴有煩躁不寐。治宜清胃救腎法,玉女煎主之;若有腹滿便秘的可用調胃承氟湯治療。
  3. 風冷客經︰牙齒黃黑乾橾,伴齒根浮動,腰膝痠軟,脫髮,脈沉弱,舌質淡黯,苔薄白。本症內緣髓虛血虧,不能養齒,外緣風冷人經,內外相客,齒枯無潤,故令齒黃黑。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說:"風冷乘其經脈,則髓骨血損,不能榮潤於牙齒,故令牙齒黯黑,謂之歷蠹。"辨證要點為:齒色黃黑或黯黑乾燥,伴牙齒浮動,兼有腰膝痠軟,脫髮等腎精不充症狀。治宜填精除風法,方選地骨皮散治之。
牙齒焦黑,多見於溫病熱極傷陰期,預後不佳。《脈經》把牙齒焦黑列為死候之一,如「病人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治。」「病人陰陽俱竭,其齒如熟小豆,其脈駛者死。」又說:「病人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病人唇腫齒焦老死」等。但只要我們謹守病機,積極治療,或可冀有幸生者。

【文獻別錄】

  1. 《諸病源候論.齒黃黑候》:「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手陽明足陽明之脈,皆人於齒。風邪冷氟,客於經脈,髓虛血弱,不能榮養於骨,枯燥無潤,故令齒黃黑也。」
  2. 《南病別鑒》:「齒焦無垢者死。(齒焦腎水告涸,無垢胃液亦竭,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划也。(有垢者,火盛而氣液末竭,用調胃承氣,微下胃熱。)當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腎水虧者用之)"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