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吞酸
別名噫酸、泛酸、胃食道逆流、GERD
【概念】

吞酸與吐酸症狀相類似,俗皆稱泛酸。其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均不相同。「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於上,以致咽嗌之間,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狀也」(《醫林繩墨》)。其「病在上脘最高之處」,若「非如吞酸之近,不在上脘而在中焦胃脘之間,時多嘔惡,所吐皆酸,即名吐酸而渥渥不行者是也」(《景岳全書》)。

《脈經》稱「吞酸」,《諸病源候論》稱「噫酸」,《三因方》又稱「咽酸」。

【辨證分析】

  1. 肝氣犯胃︰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反復發作,兼見胸脅不舒,口苦咽乾,心煩易怒。舌苔薄黃,脈弦數。由於情志為病,吞酸、治以清肝理氣,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柴胡、梔子、瓦楞子、青皮、鬱金之類。
  2. 飲食積滯︰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噯腐食臭,脘痞厭食,舌苔黃厚而膩,脈滑。由於飲食所傷。肝氣鬱結吞酸,由於惱怒傷肝,肝鬱氣滯,橫逆犯胃,故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同時兼見胸脅不舒,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肝氣鬱結的表現。飲食積滯吞酸,由於飲食不節,食積傷胃,中焦氣機受阻,胃失和降,故吞酸時作,胃中有燒灼感,同時兼見噯腐食臭,脘痞厭食,苔厚膩等傷食證的表現。治以消食導滯,理氣和中,方用保和丸加減。
  3. 寒濕內阻︰吞酸時作,兼見胸悶脘痞,不思飲食,舌苔白滑,脈象弦滑。由於過食生冷,或外受濕邪,濕阻中焦,氣滯不暢,脾胃納運失常,故見胸中痞悶,不思飲食,氣機不暢,吞酸時作。其與肝氣鬱結吞酸,飲食積滯吞酸不難鑒別。寒濕內阻吞酸,治以養肝胃、理氣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湯

【文獻別錄】

  1. 《沈氏尊生書.噯氣吵雜吞酸惡心源流》:「吞酸者,鬱滯日久,伏於脾胃間,不能自出,又嚥不下。倘肌表復遇風寒,則內熱愈鬱,而酸味刺心,肌膚得溫煖,則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則津液流通,鬱熱暫解。」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