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導覽
症狀小便不利
別名小便閉
【概念】

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難的一種症狀。本症在《素問.厥論》中稱「涇溲不利」,《標本病傳論》稱「小便閉」,《水熱穴論》稱「關門不利」。《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稱「小便難」、「不得解」。

本症易與小便不通混淆。小便不通指膀胱中有尿液但排出困難,近於癃閉;本症則為尿少或無尿。

小便疼痛指排尿過程中尿道疼痛,與上二症均不同,但在部分患者中此三症可以並見。

【辨證分析】

  1. 肺氣失宣︰小便不利,眼瞼浮腫,繼而四肢甚至全身水腫,伴四肢痠重,發熱畏風,咳嗽喘促,或兼咽喉腫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數。本證多因風邪襲肺,肺氣失宣,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致。水濕泛溢肌膚,水腫自面目而及全身,為本證特點。本證為表實證,兼見畏冷發熱、骨節痠楚、咳嗽喘促、咽喉不利等症。治當宣肺行水,方選越婢加朮湯
  2. 脾陽不振︰小便短少,身腫腰以下為甚,神疲體倦,面色萎黃,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脘腹脹滿,納減便溏,四末不溫,舌淡胖潤,苔白滑,脈沉遲無力。多因寒濕入侵或勞倦內傷,中陽受損而致,運化無權,水濕不行則小便短少。治以溫運脾陽、化氣行水,方選實脾飲化裁。
  3. 腎陽虛︰小便不利,身腫腰以下為甚,面色㿠白,喘咳痰鳴,心悸氣促,形寒肢冷,腰膝痠重冷痛,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滑,尺脈沉弱。可因久病傷陽,素體陽虛等而致,命火不足,膀胱不能氣化而小便不利。治宜溫腎助陽、化氣行水,真武湯主之。
  4. 濕熱內阻︰小便短赤不利,心煩欲嘔,口苦粘膩,渴不欲飲,納呆腹脹,大便秘結或溏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為濕熱。因感受濕熱之邪或水濕內停,日久化熱,濕熱膠結,三焦水道不通,乃見小便不利。治以清利濕熱,攻逐水濕,方選疏鑿飲子化裁。
  5. 氣滯濕阻︰小便不利,口苦咽乾,胸脅不舒,納食減少,噯氣吞酸,食後腹脹,甚則腹大而按之不堅,舌紅苔薄黃,脈弦。多為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滯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木橫克土,故有胸脅苦滿、噯氣吞酸、脈弦等見症。治療須以疏肝解鬱、行氣利水為法,方以柴胡疏肝散胃苓湯化裁。
  6. 陰虛︰因肝腎陰虛,津液不能輸布而致,主症為小便短少色黃、眩暈耳鳴、心煩口苦咽乾、五心煩熱、腰膝痠軟,或見反復水腫,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滋養肝腎、兼利小便,《濟生》腎氣丸主之。
小便不利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為密切,其實證多因感受風、寒、濕熱外邪而致,虛證則以陽虛為多。

脾陽不振與腎陽虛衰:皆為陽虛證,水濕內停均以腰以下為甚。

濕熱內阻與氣滯濕阻:相似之處在於二證俱見熱象,但前者為濕熱,後者為肝鬱化熱。

至於汗出太過,或上吐下瀉,陰津耗竭而小便不利者,當從其本而治,輔以養陰增液,本篇不予討論。

【文獻別錄】

  1. 《雜病源流犀燭.小便閉癃源流》:「《綱目》曰:小便數而不利者有三,若大便泄瀉,而津液澀少,一也,宜利而已;熱搏下焦,津液不能行者,二也,必滲瀉乃癒;若脾胃氣澀,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咽氣令施化而出,如茯苓琥珀散。」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