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浮腫
別名水腫
【概念】

浮腫是指通身水腫,按之凹陷者。

《內經》把浮腫稱作「水」、「水腫」,並分為「風水」、「石水」、「涌水」等證候;《金匱要略》又稱「水氣」,設有專篇論述,並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數種;元、朱丹溪則分成「陽水」、「陰水」兩大類,為後世所宗。

皮膚浮腫應有「水腫」和「氣腫」之分。前者皮膚腫脹而有水色,按之陷下不起;後者皮色不變,按之即起。本節所論者是水腫。

此外,若浮腫偏於下肢者,參見「足腫」節。婦科的「妊娠腫脹」、「產後浮腫」,另設專篇討論,不屬本節論述範圍。

【辨證分析】

  1. 風寒犯肺︰眼瞼先腫,來勢迅速,繼而四肢及全身皆腫,畏惡風寒,或伴發熱,骨節痠痛,溲少,舌苔薄白,脈浮緊。因外感風寒,肺氣閉鬱,失於宣發肅降。肺失肅降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液輸布和排泄發生障礙,導致水濕停留,出現小便不利和水腫;有風寒在表的惡寒重發熱輕、骨節痠痛等風寒之邪客於足太陽之表,太陽經氣不舒等表現;脈多見浮緊;苔多薄白;應疏解風寒、宣肺利水,可用麻黃加朮湯
  2. 風熱犯肺︰突然眼瞼和面部浮腫,發熱惡風,咳嗽,咽紅腫痛,溲短少,舌邊尖微紅,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上受,肺失清肅,肺為水之上源,肺氣閉鬱,失於清肅則不能通調水道,發為水腫。兩者病位皆在肺,肺位上焦,上焦水道不通,故腫勢以眼瞼與頭面部為著。鑒別時,有風熱犯表的發熱重惡寒輕、咳嗽咽紅、溲短赤等風熱特點。脈多見浮數。苔多薄黃。治療原則,兩者皆發表,但應辛涼宣肺、清熱利水,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 水濕困脾︰肢體浮腫,起病緩慢,病程較長,腫勢多由四肢而起,腹部、下肢明顯,身重困倦,胸悶泛惡,口淡,溲清而短,舌苔白膩,脈沉緩或沉遲。多由脾氣素虛,無力運化水濕,濕聚困脾,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寒濕內侵,留滯中焦,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水濕不得下泄,泛於肌膚發為水腫。脾主四肢,脾為濕困發為水腫,腫多由四肢而起;濕因於內,清陽不升,故頭重如裹;濕性多濁,水濕內停則身重困倦,口淡;濕困中焦,升降失調,胃失和降,則胸悶泛惡,濕為陰邪,水濕內困,膀胱氣化不利,溲清而少。總之,水濕困脾浮腫辨證時需抓住濕邪重這一特點。治以溫化水濕、通陽利水法,方選胃苓湯五皮飲等。
  4. 脾陽虛︰水腫腹腰以下為甚,反復不癒,按之凹陷不起,神倦肢冷,納減便溏,小便量少,色清,舌質淡,苔薄白水滑,脈沉緩。多由水腫實證失治,日久損及脾陽,或因勞倦傷脾,脾虛運化無權,陽虛不能制水而發為水腫,其腫腹腰以下為甚,常反復不癒,按之凹陷不起。且伴肢冷倦怠,納呆便溏等脾陽不足的症狀。臨床辨證時,水濕困脾,重在"濕"字,以實證表現為主,屬實中挾虛證,脾陽虛浮腫,重在"陽虛",以虛象為著。應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并施,實脾飲主之。
  5. 腎陽虛︰全身水腫,腫勢多先由腰足始,腰以下腫明顯兩足內踝尤劇,腰膝痠軟沉重,陰囊濕冷,怯寒肢冷,小溲量少色清,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弱。常表現為全身水腫。因腰為腎府,腎屬下焦,腎陽不足,下焦水道不通,故腫勢多先從腰腳開始,兩踝部腫勢較劇,並有腰膝痠軟沉重,陰囊濕冷等兼症;脾陽虛浮腫,兼以納減便溏,肢冷倦怠症狀。仔細鑒別自可辨析。治當溫暖腎陽,化氣行水,方以濟生腎氣丸為主。
  6. 氣血兩虛︰漸見面部、四肢浮腫,面色㿠白或萎黃,唇淡白,頭暈心悸,氣短,納少體倦,精神不振,舌質淡少苔,脈虛細無力。多由脾胃氣虛,生化不足,或久病後氣血兩虧,臟腑失養,導致水液代謝功能失常而發生水腫。《萬病回春.水腫》云:「朝寬暮急是血虛,暮寬朝急是氣虛,朝暮急氣血俱虛。」此論對氣血有所側重時可作辨證參考。治療以益氣補血為主,多選用歸脾湯
脾陽虛與腎陽虛兩者皆屬陽虛證候,病程遷延,腫勢以腰以下為著,苔脈表現亦頗相似,且臨床多兩者相兼出現,而腎陽虛浮腫較脾陽虛浮腫為重。

氣血兩虛與脾陽虛浮腫鑒別:前者氣虛(氣短等)、血虛(面色㿠白或萎黃、唇淡白、心悸頭暈等)證候突出,尚無陽虛(肢冷、便溏等)證出現,腫勢亦不如陽虛浮腫重。

浮腫一症,其產生主要責之於水液代謝功能的失調。在人體的水液代謝過程中,肺氣的宣發肅降,脾氣的升降轉輸;腎陽的蒸化,膀胱的氣化,以及三焦通路的水液代謝功能,起著重要作用。若肺氣宣降失常,水道不通,見腰以上腫;脾氣轉輸運化失常,腎臟氣化功能失常,下焦水道不通,水停於下,見腰以下腫。一般發病較急,腫勢偏於上部,屬熱證、實證者稱作陽水;發病較緩,病程長,腫勢偏於下部,屬寒證、虛證者稱作陰水。《證治要訣》說:「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此屬陽水;遍身腫,不煩渴,大便自調或溏瀉,小便雖少而不赤澀,此屬陰水。」但實際上每多虛實互見,臨證時可根據症狀特點作鑒別。

【文獻別錄】

  1.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癒,必致癰膿。」
  2. 《丹溪心法.水腫》:「大凡水腫,先起於腹,而後散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肢,而後歸於腹者,不治。大便滑泄,與夫唇黑,缺盆平,臍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從腳下腫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并皆不治。」 (按:「不治」應理解為難治。)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