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中醫認為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屬「痿證」範疇。其病岡病理簡述如下:
- 外感燥熱之邪,肺熱葉焦,頗脈失于濡養,發而為痿。
- 濕熱浸淫,氣血運行受阻,脈絡痹阻不通而成痿。
- 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水穀精微不能濡養肌肉四肢以致成痿。
- 久病體虛或素體肝腎虧損,腎精不足,肝血虧虛,筋骨失養而成痿證。
一般多為外感燥熱之邪或濕熱浸漬引發此病,隨著病情發展,出現脾胃虛弱、肝腎虧損等證。
【現代研究】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徵,足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或亞急性多發性周圍神經損害,其主要臨床特徵為四肢對稱性近端無力,末梢型感覺障礙,可同時伴有顱神經受害。本病好發于夏秋兩季。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性損害有關。其主要病理改變為周圍神經早則水腫,以後逐漸出現軸索及髓鞘變性,有少數淋已細胞浸潤,再出現吞噬細胞,並有許旺氏細胞增殖。中樞神經(腦和脊髓)偶爾也可受累。
〔診斷〕
- 症狀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病史,愈後1~ 3周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首發症狀多為四肢對稱性無力,近端較遠端重,下肢較上肢重。并可累及顱神經出現雙側周圍性面癱,也可由於舌咽、迷走神經受累而出現聲嘶,吞嚥困難,飲水反嗆。甚者可累及肋間肌及隔肌而致呼吸麻痹。一般在起病3~ 15天內達最高峰,癱瘓為弛緩性。起病10~25天後開始恢復,大多預後良好。
- 體徵四肢呈末梢型感覺障礙,肌張力減低,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無力或癱瘓,肌肉酸痛或壓痛,顱神經損害、植物神經障礙或大小便障礙。
-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腰穿腦脊液壓力一般正常,蛋白質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是本病特點之一。以病程2~3周最明顯。免疫球蛋白亦可增高。肌電圖檢查可發現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辨證分析】
- 肺熱津傷︰初起發熱,咽痛,四肢軟弱無力,突現癱瘓,且麻木不仁。心煩口渴,皮膚乾燥及手足汗出,溲短便結。舌質紅、苔黃糙,脈細數。清熱生津,養陰潤燥。清燥救肺湯加減。桑葉10克,桑枝15克,北沙參12克,炙枇杷葉10克,生石膏15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麥冬10克,蘆根15克。下肢癱瘓加牛膝15克,木瓜12克;上肢癱瘓加威靈仙15克,桂枝10克,秦艽15克;肢體麻木不仁可酌加川12克,當歸15克,雞血藤30克;汗多加生黃耆30克,生牡蠣20克,浮小麥10克;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0克。
- 濕熱浸淫︰四肢痿軟、麻木,以下肢為重。胸脅痞悶,或口眼喎斜,口渴小欲多飲,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赤。舌體胖嫩,舌質暗、苔黃膩,脈弦滑數。清熱利濕,通利經脈。四妙散加味。蒼朮10克,仁15克,午膝15克,黃柏10克,解10克,桑枝15克,絲瓜絡10克,威靈仙15克。肌肉酸痛加木瓜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胸脅痞悶加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瓜蔞殼10克;口眼喎斜加白附子12克,殭蠶10克,地龍10克。
- 脾胃虛弱︰四肢痿軟無力,筋脈弛緩,便溏腹漲,面色光華,或四肢不溫,甚至肢冷汗出,吞嚥不利,手足腫脹。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溫胃健脾,益氣通絡。參苓白朮散加減。黨參15竟,生黃耆20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淮山藥15克,蓮子10克,砂仁3克,桔梗10克,續斷10克,雞血藤2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畏寒、吞嚥不利加製附子30克,威靈仙10克,仙茅10克;手足腫脹加絡石藤10克,絲瓜絡15克;口渴不欲飲,苔白膩加蒼朮15克,秦艽15克。
- 肝腎陰虛︰四肢癱瘓,筋脈弛緩,肌肉痿縮,腰酸膝軟,四肢麻木或不知冷熱,頭暈耳鳴,眼睛發脹,兩目乾澀。舌淡紅、苔薄白少,脈細數。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虎潛丸加減。龜板30克,黃柏10克,知母10克,鎖陽10克,熟地20克,牛膝15克,生黃耆30克,當歸15克,千年健15克,寄生15克,續斷15克,豬骨髓20克。頭暈耳鳴加何首烏15克,靈磁石15克,鱉甲膠15克;四肢麻木不仁加地龍15克,桃仁15克,紅花6克;肢冷陽痿加鹿角膠15克,肉桂10克,附子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