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麻黃科草本狀小灌木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ge.) 和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 的草質莖。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間採收,陰乾切段。生用、蜜炙或搗絨用。
麻黃
麻黃
【性味歸經】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通鼻竅,透疹,止癢。
【主治】
- 用於風寒感冒。本品味辛發散,性溫散寒,主入肺與膀胱經,功能開腠理,透毛竅,發汗解表以散風寒,為辛溫解表峻品,故多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發熱頭痛,脈浮而緊的感冒重證,即風寒表實證,每與桂枝相須為用,如麻黃湯。
- 用於咳嗽氣喘。本品辛散苦泄,溫通宣暢,入肺經,外能發散風寒,內能開宣肺氣,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適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的喘咳實證,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湯。此外,本品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還可治寒痰停飲,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如小青龍湯。若肺熱壅盛,高熱喘急者,每與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湯。
- 用於風水水腫。本品上開肺氣,下輸膀胱,為宣肺利尿之要藥。對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的風水證,每與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黃湯;若兼見內熱及脾虛者,可配伍石膏、生薑、甘草及白朮等藥。此外,取麻黃散寒通滯作用,用治風寒痹證,陰疽,痰核。
- 通鼻竅、透疹、止癢:治風寒外束之鼻塞、鼻鼽、風疹瘙癢、麻疹透發不暢。
【文獻別錄】
- 《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發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注意禁忌】
本品發散力強,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虛喘均當慎用。
【現代藥理】
本品主要成分為麻黃鹼,并含少量偽麻黃鹼、揮發油等。
- 麻黃鹼對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許多與腎上腺素相似,但所產生的作用要比腎上腺素長7~10倍,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並且增加心臟、腦、肌肉的血流量。
- 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均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麻黃鹼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比腎上腺素弱,但其產生的作用持續時間長。滴眼(局部用藥)有擴瞳作用。
- 麻黃揮發油有發汗作用,麻黃鹼能使處于高溫環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動物實驗未證實單獨使用麻黃能發汗。
- 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
- 偽麻黃鹼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 麻黃鹼能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引起興奮、失眠、不安。
- 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