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荊芥
別名荊芥穗
科屬唇形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地上部分。主產於江蘇、浙江及江西等地。多係人工栽培。秋冬採收,陰乾切段。生用、炒黃或炒炭。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肝經。

【功效】

發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主治】

  1. 用於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表寒表熱皆可用之。用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者,常與防風羌活獨活等藥同用,如荊防敗毒散;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每與辛涼解表藥銀花、 連翹薄荷等藥配伍,如銀翹散
  2. 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輕揚透散,祛風止癢,宣散疹毒。
  3. 用治表邪外束,小兒麻疹不透,常與蟬蛻薄荷紫草等藥同用,如透疹湯; 配伍苦參防風赤芍等同用,又治風疹瘙癢,或濕疹癢痛,如消風散
  4. 用於瘡瘍初起兼有表證。本品散風解表,兼有消瘡之功,故可用於瘡瘍初起,偏於風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獨活等藥同用,如敗毒散;偏於風熱者,每與銀花、連翹柴胡等藥配伍,如銀翹敗毒散
  5. 用於吐衄下血。本品炒炭長於理血止血,可用於多種出血症,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黃白茅根側柏葉等涼血止血藥;治便血、痔血,每與地榆槐花黃芩炭等同用;治婦女崩漏下血,可配棕櫚炭血餘炭蓮房炭等固崩止血藥。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下瘀血,除濕痹。」
  2. 《本草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不宜久煎。發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檸檬烯。

  1. 荊芥水煎劑可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熱作用。
  2.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3. 荊芥炭有止血作用。
  4. 荊芥的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鎮痛和抗炎作用,後者較強。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