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關於
採古典中醫精華與現代多學科新知相結合:以古典中醫的整體觀、天人相應觀為綱,對人體內氣候進行宏觀調節;以現代多學科的新發現為目,詮釋、昇華古典中醫。綱舉目張,大幅提升治療的精確度、有效性、縮短療程。

診療時間充足,診斷(脈診、觸診、望診、問診等等)仔細,特別是初診,必問清得病的來龍去脈,必要時請患者至大醫院檢驗,避免誤診、延誤治療時機,給予患者最精確、必要的治療。

治療以疏通阻滯的內環境、平衡體內臟腑機能為最優先考量,期在擺脫藥物控制,而非只是單純地壓抑局部的症狀或緩解局部痠痛。凡有利於患者的任何物理或藥物方法,利多害微的,患者若願意配合,都會嘗試。

處方儘量採單味藥組成經方效廣毒微,經常是首選,用藥通常不過十味,藥味少而力專精,大幅減低藥物之間藥性的交互抵消及副作用,給予患者最精簡、最有效的藥量。用藥以無毒性或毒性最低的藥為第一線,每味藥物皆經過審慎評估其長期、大量應用可能對人體造成的不可逆的(特別是器質性的)傷害。蓋藥即是毒,服太多不必要的藥物只會增加患者身體(特別是肝、腎)的負擔。

臨床上少有患者依照固有成方的結構生病,數個方劑疊加在一起的開藥方式對醫師與包藥的藥劑師而言雖然方便、省時,但藥味多而雜,往往一劑內含二、三十味以上藥物,在藥包的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平均每味藥的藥量自然相對減少,療效即較差,且藥物之間互相干擾的機會也增加,而方中的某些藥物也可能不是必要的,卻無法自成方藥粉中抽出,徒增患者身體的負擔。

針灸、推拿、拔罐、放血等物理治療,亦是以平衡經絡、臟腑機能為主,而非哪痛扎哪、推哪(此種局部處理的效果最差)。藉由以上物理治療即可調節、暢通人體的經絡、穴道、氣血循環,也可治療、調理身體的內臟疾病,而非僅是治療痠痛症。對於急病能立即緩解症狀,亦可配合藥物增強療效。

旨在最短時間、在疾病的一般病程之內治癒患者,破除中醫療效慢的迷思。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