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經(火)穴。 【釋名】 支,即「肢」,指上肢前臂;溝,指前臂伸肌橈側凹陷處;穴居其中,故名。別名飛虎(見《針灸大全》),《針方六集》:「以虎口交叉,中指飛到外是穴,故曰飛虎。」 【位置】 .jpg) 間使、支溝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 .jpg) 支溝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 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三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解剖】 - 肌肉:小指伸肌、拇長伸肌,深層為前臂骨間膜。
- 神經:前臂後皮神經深支,深層有骨間後神經。
- 血管:深部有前臂骨間前動脈及後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5分鐘。 【功效】 清熱、通下、利胸脅。 - 古典:熱痛、嘔吐、便秘、浮腫、心痛、目痛、咽腫、耳鳴、耳聾、口噤、暴喑、肩臂酸重、腋脅急痛、項不可顧、肘臂痛、指攣、手指麻木、產後血暈。
- 現代: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心絞痛、產後乳少、帶狀疱疹、急性膽囊炎。
【配穴】 - 心痛如錐刺:支溝、太溪、然谷。
- 胸脅痛:支溝(左瀉右、右瀉左)、委中(出血)。
- 嘔吐:天樞、支溝。
- 大便閉結:支溝、足三里。
- 乳汁分泌不足:膻中、乳根、支溝、足三里。
- 肋間神經痛:支溝、陽陵泉。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