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甘遂
科属大戟科
【品種來源】

本品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 的块根。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秋末或春初采挖。撞去外皮,晒干。醋制过用。

【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

  1. 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证。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上水湿,泻水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服,如《圣济总录》二气汤;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
  2. 用于风痰癫痫。甘遂尚有逐痰涎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如遂心丹。
  3. 用于疮痈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

【文獻別錄】

  1. 《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痞积聚,利水谷道。”
  2. 《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热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主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注意禁忌】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現代藥理】

本品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α-和γ-大戟醇、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此外,尚含棕榈酸、柠檬酸、鞣质、树脂等。甘遂醇浸膏对小鼠有明显泻下作用,能刺激肠粘膜,引起炎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其毒副作用大,可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醋制后其泻下作用和毒性均有减轻。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