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甘草
科属豆科
类别补气
【品種來源】

本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根及根茎。主产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

  1. 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能补益心脾之气。治心气虚,常以之为主,配伍人参阿胶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治脾气虚,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2. 用于痰多咳嗽。能祛痰止咳,并可随症作适宜配伍而应用广泛。如属风寒咳嗽,可配麻黄杏仁;肺热咳喘,可配石膏麻黄杏仁,寒痰咳喘,配干姜细辛,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
  3. 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能缓急止痛。如属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而挛急作痛者,常配白芍,即芍药甘草汤;如属脾胃虚寒,营血不能温养所致者,常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近年报导,单用甘草粉或配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4. 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又可调和脾胃。如调胃承气汤用甘草以缓和硝、黄之性,使泻下不致太猛,并避免其刺激大肠而产生腹痛,半夏泻心汤,甘草与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同用,又能在其中协和寒热,平调升降,起到和的作用。
  5. 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能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治药物、食物中毒,在无特殊解毒药时,可以甘草治之,亦可与绿豆或大豆煎汤服。

【文獻別錄】

  1. 《本草正》“(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注意禁忌】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現代藥理】

甘草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种黄酮成分。

  •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
  • 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