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小便失禁
【概念】

小便失禁,是指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溺出的症狀,夜間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見小便自遺者,亦屬本症。

本症與遺尿概念不同。《內經》統稱之為「遣溺」,自明清以後始分而論之。《類證治裁,閉癃遺尿》謂:「遺尿一證,有睡中自遺;有氣不攝而頻數不禁者」。目前通常認為遺尿是指在正常睡眠時小便不知不覺地自行排出;小便失禁則指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排出。關於昏迷時的小便失禁,不在本篇討論。

尿有餘瀝指排尿仍可控制,僅尿後有少量尿液自行滴出,亦不屬本症範圍。

【現代研究】

小便不禁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脊髓受損後,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級中樞與大腦皮層失去功能聯繫,便失去了對排尿的意識控制,膀胱脫離感覺、運動神經的支配,而成為自主器官,可出現尿不禁。

【辨證分析】

  1. 腎氣虛寒︰小便失禁,隨時自遺,尿較頻而清長,兼見面色㿠白,倦怠乏力,腰背痠楚,四肢不溫,或見滑精早泄,陽事不舉,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多因久病傷陽,命門火衰,氣化無權,制約失職所致,兼見小便清長,形寒肢冷,腰背痠軟,陽事不舉,老人多見;治以溫腎固澀,方選鞏堤丸。
  2. 肺脾氣虛︰小便失禁而頻數,伴咳喘氣怯,神疲體倦,納減便溏,飯後腹脹,舌淡苔薄白,脈虛弱。因久咳傷肺,肺氣虛損而失治節,加之脾虛氣陷,膀胱氣化失常所致。兼見尿頻而量少,由於肺氣失宣,脾失健運而有咳嗽喘逆、納減便溏、食後腹脹等症。治宜溫肺健脾,補益中氣,方以補中益氣湯甘草乾薑湯加減。
  3. 膀胱濕熱︰小便失禁,尿短尿黃,滴瀝而出,尿道灼熱刺痛,小腹重墜不適,口苦口乾,舌紅苔黃,脈弦數。濕熱外邪入裡,或嗜食辛熱肥甘釀成濕熱下注,致膀胱氣化失司,約束不利;為濕熱內蘊之實熱證,故尿赤尿黃,多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滴瀝而出,起病較急;治宜清利濕熱,方取八正散
  4. 肝腎陰虛︰小便失禁,尿量短澀而色黃,常伴有頭暈耳鳴,兩顴潮紅,脇肋隱痛,腰痠腿軟,骨蒸盜汗,五心煩熱,大便不爽,舌紅少苔,脈弦細數。因肝腎陰虧,陰虛生內熱,虛熱內擾,膀胱失約。為陰虛證,發病較慢,兼見頭暈耳鳴目眩,脇肋隱痛,腰痠腿軟,五心煩熱等。治以滋補肝腎,佐以固澀,方選大補陰丸加減。
小便失禁,可見於寒、熱、虛、實等不同證候,臨證時應細心辨析。

腎氣虛寒與肺脾氣虛皆屬虛證。膀胱蓄熱與肝腎陰虛,一為實熱,一為虛熱。

【文獻別錄】

  1. 《張氏醫通.小便不禁》:「小便不禁而淋瀝澀痛者,此真陽不固而下滲也,固脬丸。不應,用加減桑螵蛸散。晝甚者,為陽虛,補中益氣加熟附子;夜甚者,為陰虛,八味丸。」
  2. 《類證治裁.閉癃遺溺》:「有因恐懼輒遺者,此心氣不足,不及肝腎而然,宜歸脾湯,或五君子煎。」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