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消瘦
別名風消、脫形、䐃肉脫、大肉消脫、羸瘦
【概念】

消瘦是指肌肉瘦削,體重過輕,甚則骨瘦如柴而言。

《內經》有「風消」,「破䐃」,「脫肉」等記載。在其他醫籍中又有「脫形」,「䐃肉脫」,「大肉消脫」,「羸瘦」等名稱。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的胖瘦有很大的差異,若形體較瘦,而精神飽滿,面色明潤,舌脈如常,身無所苦者,非病理變化,不屬此例。

【辨證分析】

  1. 脾胃氣虛︰形體消瘦,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大便溏薄,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虛弱。脾胃氣虛消瘦由於後天失養或思慮過度損傷脾胃所致,故先出現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大便溏薄等脾失健運的表現,繼而出現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等全身失養的症狀,治當健脾益氣,方選四君子湯加味。
  2. 氣血兩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無華,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脈細弱。氣血虛弱消瘦由於勞倦內傷,或病後失調,影響氣血生化不足所致。氣血不足,周身失養,故面黃消瘦,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皆是氣血兩虛的表現,治當益氣養血,方選八珍湯化裁。
  3. 肺陰虛︰形體消瘦,乾咳痰少,痰中帶血,或咯血,口燥咽乾,潮熱盜汗,午後顴紅,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本證出於久咳傷肺,或燥熱犯肺等原因損傷肺津,肺陰虧損所致。肺陰不足,清肅之令不行,肺絡損傷,故出現乾咳痰少,痰中帶血或咯血。陰液不足,陰虛火動,故出現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顴紅等表現,當養陰清肺,方選百合固金湯化裁。
  4. 胃熱熾盛︰形體消瘦,口渴喜冷飲,多食善飢,心煩口臭,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苔黃燥,脈弦數有力。胃熱熾盛消瘦由於過食辛熱甘肥,或熱邪入裡,灼液傷津所致。熱盛則消榖善飢,熱灼津傷,故口渴喜冷飲,心煩口臭,大便燥結,治當清胃瀉火,方選玉女煎化裁。
  5. 肝火亢盛︰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性急易怒,頭暈目眩,脇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弦數。肝火亢盛消瘦由於素體陽虛,或憂鬱惱怒,氣鬱化火,營陰暗耗所致。肝火亢盛,疏泄失司,故見頭暈目眩,煩躁易怒,脇肋灼痛等症。治當清肝瀉火,方選龍膽瀉肝湯一貫煎化裁。
  6. 蟲積︰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胃脘嘈雜,臍腹疼痛,時作時止,食欲不振,或嗜食異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本症由於飲食不潔,蟲積腹中,胃中不和,脾運失司所致。脾運失司則消瘦面黃,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蟲積腹中,胃中不和則臍腹疼痛,時作時止,嗜食異物。本證以臍腹疼痛,時作時止,嗜食異物為特點,治當安蛔驅蟲,方選化蟲丸加減。
消瘦一證雖為形體失養,但不可一概認為虛證,治當辨證求因,區分虛實。虛則補之,以滋氣血生化之源;實則祛邪以安正,形體自充。

【文獻別錄】

  1. 《難經.十四難診:"損脈之為病奈何?…二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肉…。」
  2. 《景岳全書.虛損》:「思本乎心,經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此傷心則然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