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症狀
別名發癲、文痴
【概念】

癲,是神志異常的一種表現,其病始發表現為情志不樂,不久則神痴而語無倫次。《壽世保元》:「癲者,喜笑不常,癲倒錯亂之謂也。」俗稱「文痴」。

本症首見於《內經》。《素問.奇病論》、《靈樞.癲狂篇》都有論述。古代對癲癇未明確區分為二症,《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景岳全書.癲狂痴呆》:「癲即癇也,觀內經所言癲證甚詳,而癇則無辨,即此可知。」後世則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扑,口吐白沬,醒後神智如常者稱為癇症而與癲相區別。本節僅對癲症進行討論。

【辨證分析】

  1. 痰氣互結︰表現為精神抑鬱、表情淡漠,目光發呆,舉止失常,或哭笑無常,語無倫次,或喃喃自語妄見妄聞,好扮鬼臉,沉默不語,兼有心煩易怒,寐不安寧,生活懶散,飲食少思,舌苔薄膩,脈多弦滑。多由思慮太過,所求不得;或因驚恐,氣血逆亂,氣滯津聚,結而成痰,痰迷心竅,神明不用所致,如《景岳全書.癲狂痴呆》說:"癲病多由痰起,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辨證要點除有神志異常,語笑不休外,因痰濁中阻,故不思飲食,舌苔薄膩;痰氣鬱結,則脈多弦滑。治宜理氣解鬱,滌痰開竅。方選溫膽湯加石菖蒲、遠志、鬱金等藥,若病重者,可用三聖散涌吐。
  2. 心脾兩虛︰表現為呆若木雞,反應遲鈍,神思恍惚,心悸易驚,感情衰退,善悲欲哭,肢體困乏,穢潔不知,面色少華,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多因病延日久,心脾耗傷,脾傷則氣血來源不足,心傷則心神失養,神不守舍,遂致發癲。辨證要點為神思恍惚,痴呆遲鈍,面色少華,舌淡脈細。治宜養心安神,健脾益血。方選養心湯

【文獻別錄】

  1. 《臨證指南醫案.癲癇》:「癲由積憂積鬱,病在心脾胞絡,三陰蔽而不宣,故氣鬱則痰迷,神志為之混淆….…癲之實者,以滾痰丸開痰壅閉,清心丸泄火鬱勃。虛者當養神而通志,歸脾枕中之類主之。」
  2. 《證治匯補.癲狂》:「有視聽言動俱妄,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氣血虛極,神光不足,或挾痰火,壅閉神明,非真有祟也,宜隨症治之。」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