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腎臟背俞穴。《靈樞•衛氣》:「足少陰…標在背俞與舌下兩脈也」。 【釋名】 俞,通輸。穴與腎臟相應,為腎的背俞穴。 【位置】 .jpg) 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 .jpg) 腎俞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 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處,約與肋弓緣下端相平。- 《靈樞•背腧》:「在十四焦(椎)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
- 《針灸甲乙經》:「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處」;
- 《千金要方》:「對臍兩邊」。
【解剖】 - 肌肉: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
- 神經:第一腰神經的後支內側支,深層為後支外側支、腰叢。
- 血管:第二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
【操作】 直刺或向下、向脊旁斜刺1∼2寸。艾炷灸3∼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益腎氣、利腰脊、聰耳目。 - 古典:虛勞羸瘦、面目黃黑、腰痛、耳鳴、耳聾、遺精、滑精、腳膝拘急、水腫、小便不利、尿血、頭重身熱、足寒如冰、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中痛、腹瀉、消渴、久喘久咳、足攣、欲嘔、心痛如懸、兩脇引痛、小腹急痛、面赤熱、小便濁赤、遺尿、目
 、手足不遂、精冷無子。 - 現代:腎炎、腎絞痛、蛋白尿、腎下垂、貧血、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高血壓、糖尿病、尿路感染。
【配穴】 - 腎虛耳聾:聽會、腎俞。
- 陽萎:氣海、腎俞。
- 胸膈停留瘀血:巨髎、腎俞。
- 腎敗腰虛小便頻:命門、腎俞。
- 虛勞浮腫:腎俞、太衝。
- 遺精白濁:關元、腎俞、三陰交。
- 腎炎:中極、子宮、腎俞、飛揚、三陰交、復溜。
- 尿路感染:中極、腎俞、膀胱俞、三陰交。
- 糖尿病:腎俞、關元、足三里。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