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重新認識中醫 » 重新認識中醫的「痰」
作者︰沈藥子
【內容】

一般人會把喉嚨裡的異常分泌物稱作痰,這是狹義的痰,在中醫還有廣義的痰,泛指體內所有病理性的、較濃稠的液體,順帶一提,病理性的、較清稀的液體則稱作「飲」,通常合稱「痰飲」,泛指體內各種病理性的液體。

從「痰」的造字就可看出古代醫學家的高度智慧,「痰」這個字是由「疒」與「炎」組成,兩個「火」構成的「炎」暗示火氣太大,也就是「過度的火氣」引起的病理性產物。「火」係指細胞的氧化產能,人體的運作需要適當的火氣,若體內的火氣太旺,燃燒過速,產生過多的代謝廢物來不及排出,也會堆積在循環管道,形成廣義的「痰」,在古人的直觀概念就是「煉液成痰」︰體內過旺的火氣把體液都烤灼成濃稠的痰液了。啥時會火氣太旺?(1)過度操勞這個肉體︰就像過度燃燒、運轉的機器,體內會產生過多的代謝廢物,不休息、廢物來不及代謝掉,堆久堆多了就成痰;(2)外來的邪氣感染︰人體會奮力運轉、調度大量資源與邪氣對抗,也會大量生成代謝廢物,而受感染、發炎的組織也會產生病理性分泌物,這些都是「痰」,感冒、喉嚨發炎的痰就是其中一種。

相反的,若體內的「火」氣太小,氧化產能不足,也就是氣虛或陽虛,身體無足夠的動力推動體液及進行各種代謝,原本在循環管道正常流動的液體就容易停滯不前,形成較清稀的「飲」,原本該被細胞利用的物資也因代謝低落而在循環管道四處堆積,形成較稠的「痰」;這些「痰」、「飲」都會影響血液、水液的流通,阻礙細胞的運作,對身體不利。

五臟有病都可能產生痰飲,例如︰
  • 心臟推動無力(心氣虛),則靜脈血液的回流差,水份容易堆積在末梢,肉眼可見到的就是肢體的水腫,肉眼見不到的就是體內細胞組織間隙的「飲」。
  • 脾系統機能低弱(脾氣虛),消化吸收力變差,營養不足、血漿蛋白的生產就不足,血管內的滲透壓不夠,水份從血管滲出到組織間隙較多,在肢體可見水腫,在體內組織間則有停滯的「飲」;另外,屬於脾系統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無法進入全身的細胞供燃燒或儲存,堆積在循環管道就形成「痰」。
  • 肝臟本體的機能低下,製造的血漿蛋白不足,結果同上述的脾氣虛;肝臟本體也負責膽固醇的生成與代謝,若肝臟的機能變差,導致膽固醇在體內各處的循環管道堆積,這也是「痰」的一種。
  • 腎臟功能低下,排尿量少,也會引起水液堆積在人體,在肢體可見水腫,在體內組織則有停滯的「飲」。
肺臟由氣管直通體外,容易直接被外界的各種邪氣侵犯,導致發炎、產生很多分泌物,吐出很多肉眼可見的痰,所以傳統中醫有「肺為貯痰之器」的說法。脾系統的開口直接對外領受飲食,也易受外來的邪氣侵犯而生病,脾系統又與人體的濕氣有密切的聯繫,一旦生病,更容易導致痰飲、濕氣為病,所以傳統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

痰或飲都停留在循環管道內,影響血液及水液的流通,然而,比起清稀的「飲」,濃稠的「痰」的阻滯力更強、會增加血液水液的黏稠度、更難被體內分解排除、更容易成為致病因素,「痰」阻塞在哪裡、哪裡就生病,例如塞在腦神經之間可引起神智昏頓,甚至發癲、發狂,稱作「痰迷心竅」;痰塞在腦血管內可令腦細胞停擺、壞死,半身不遂;痰濕阻塞在消化系統可影響胃腸的蠕動,令人惡心、嘔吐;痰阻塞在胸腔氣管內則胸悶喘咳;脂肪瘤在中醫名為「痰核」,也是種「痰」的積聚。許多疑難怪病也常與痰的阻塞有關。

痰又可依其來源、結果給予不同的分類、命名,有因病而生痰的,例如風痰、熱痰、寒痰、燥痰、濕痰;有因痰而致病的,例如痰火、痰包、痰核、痰瘧、頑痰、宿痰、伏痰等。

引起體內氣血循環不暢的各種病因之比較

  • 氣滯︰指循環管道的調節、開闔機能出了障礙,影響血液及體液的流通。
  • 痰阻︰循環水道或血管被較稠的病理性產物(痰)所阻礙,如過高濃度的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尿酸、或其它代謝產物、代謝廢物。
  • 血瘀︰血液的循行管道有了實質的阻礙,可能是瘀血或稠痰凝滯在血管內。
  • 停飲︰病理性的液體堆積在組織間隙,即水腫。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