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方名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
类别补气
【製法用量】

黄耆1.5克(5分) 病甚、劳役热甚者1钱
甘草炙1.5克(5分)
人参去芦0.9克(3分) 有嗽去之
当归身酒焙干,或日干0.6克(2分)
陈皮0.6克(2-3分)
升麻0.6克(2-3分)
柴胡0.6克(2-3分)
白术0.9克(3分)

上药㕮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效】

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

【主治】

  1. 中气下陷之证之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
  2. 气虚发热证。发热、自汗出、渴喜热汤、少气懒言、肢体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方義】

李东垣制定此方治饮食劳倦,脾胃气虚,内伤寒热之证,亦是“甘温除大热”之创始者。方中重用黄耆人参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白术燥湿健脾;当归养血补虚;陈皮理气化滞,醒脾和胃,使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以助参、耆,升提下陷之中气;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清阳得升,气陷得举,则诸症渐愈。

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又云:“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辨證要點】

  1. 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
  2. 或时时发热自汗。
  3. 或内脏下垂。
  4. 舌淡苔白。
  5. 脉虚弱。

【加減】

  1. 兼阳虚:加肉桂附子干姜
  2. 纳呆:加山查鸡内金
  3. 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茯苓
  4. 久泻不止:加诃子乌梅
  5. 崩漏不止:加失笑散炒地榆
  6. 经期愆后:加益母草赤芍丹参红花
  7. 头痛:加川芎蔓荆子
  8. 肢体疼痛:加防风羌活
  9. 带下多:加茯苓车前子
  10. 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
  11. 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
  12. 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13.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文獻別錄】

  1.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注意禁忌】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强免疫力及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胃肠平滑肌的血循环,增强调节体温的功能。用于子宫脱垂、胃下垂、内脏下垂、脱肛、疝气、低血压、病后调理、膀胱括约肌无力、重症肌无力、长期低热、习惯性流产、肺结核,月经不调、便秘、频尿、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其它相关项目】

AD
expand_less